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肺部,也可侵犯淋巴结、骨骼、肾脏等其他器官。该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典型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低热、盗汗及体重下降,具有较强传染性,需规范治疗。
结核分枝杆菌属于抗酸杆菌,其生长周期缓慢,感染后潜伏期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细菌会大量繁殖引发活动性结核病。肺部感染最为常见,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伴血痰;骨结核可导致脊柱畸形;肾结核会出现血尿和尿频。诊断需结合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以及胸部CT等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如XpertMTB/RIF能快速鉴定菌种和耐药性。
预防结核病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在人群密集场所长时间停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显著降低重症结核发生率。确诊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联合治疗6-9个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筛查,早期发现潜伏感染者可通过预防性用药阻断疾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