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同房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由于女性经期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此时生殖系统防御能力较弱,可能增加病原体侵入的概率,具体风险程度与个人卫生习惯、伴侣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
1、生殖系统防御力下降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会形成创面,宫颈黏液栓因宫颈口松弛而减少,这会使阴道原有的酸性环境被经血稀释,削弱对细菌和病毒的屏障作用。此时同房容易将外界微生物带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
2、经血成为细菌培养基
经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铁元素,在体温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性行为可能促使经血逆流至输卵管或盆腔,若存在致病菌可能引发输卵管炎或盆腔脓肿,临床常见发热、下腹痛等症状。
3、免疫力暂时性降低
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减少,乳酸杆菌生长受抑制。同时月经期部分女性会伴随轻度贫血,这些因素都可能降低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加感染概率。
建议月经期间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1-2次,避免盆浴。若进行性生活应使用避孕套,结束后及时排尿并清洁外阴。出现异常分泌物增多、腹痛或发热等症状时,需立即停止性行为并到妇科就诊,进行白带常规和B超检查。经期结束后3天内仍建议避免性生活,以确保生殖系统完全恢复防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