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通常需根据病情选择抗真菌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克霉唑、咪康唑、氟康唑以及硼酸酒精滴耳液等,必要时可联合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处理。
1、克霉唑滴耳液
克霉唑属于广谱抗真菌药物,能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抑制其生长繁殖。对于耳道内念珠菌、曲霉菌等常见致病真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使用前需清理外耳道分泌物,将药液滴入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确保药物充分接触感染部位。
2、咪康唑乳膏
咪康唑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发挥作用,适用于外耳道皮肤伴有瘙痒、脱屑的真菌感染。涂抹时需用棉签蘸取适量药膏均匀覆盖患处,每日1-2次,持续用药至症状消失后一周,避免复发。
3、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
对于严重或广泛性真菌感染,可遵医嘱短期静脉滴注氟康唑。该药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活性,抑制真菌生长,适用于免疫低下患者或局部用药效果不佳的情况,需严格监测肝功能。
4、硼酸酒精滴耳液
3%硼酸酒精具有抑菌、收敛和干燥作用,可改变耳道酸性环境抑制真菌繁殖。使用时需将药液滴入耳道并轻按耳屏帮助吸收,每日2-3次,能有效缓解耳道潮湿、渗液等症状。
5、氧氟沙星滴耳液
若合并细菌感染出现耳道红肿、疼痛加剧时,可联合使用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滴耳液。该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发挥作用,但需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以防耐药性。
治疗期间应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不要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过度清理,以免损伤皮肤屏障加重感染。若用药后出现耳部灼痛、红肿扩散或听力下降,需立即停药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真菌感染易复发,建议完成全程治疗并定期复查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