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完全闭合,导致血液在左右心房间异常分流。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或母体孕期感染有关。
胎儿心脏发育期间,原始心房间隔逐步融合形成完整结构。若此过程受阻,遗留的缺损孔洞直径通常在5-20毫米之间。缺损会导致左心房富氧血向右心房分流,增加右心系统负荷,长期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临床分为原发孔型和继发孔型,其中继发孔型约占75%。
建议新生儿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筛查,成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乏力时应尽早就诊。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修补和介入封堵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功能。日常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