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至重度搏动性头痛,可伴随恶心、呕吐或对光、声音敏感等症状。其具体特征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临床表现
偏头痛发作时多为单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样疼痛,活动可能加重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先兆,如视物闪光、暗点、肢体麻木等,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后开始头痛。发作期常持续4-72小时,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2、常见诱因
内分泌变化如月经周期、妊娠期激素波动易诱发女性偏头痛;外界刺激包括强光照射、气味刺激、气候变化等;精神因素如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状态;饮食方面涉及酒精、奶酪、巧克力等含酪胺食物;睡眠紊乱及过度疲劳也是常见诱因。
3、临床分型
根据国际头痛分类标准,主要分为无先兆型偏头痛和有先兆型偏头痛。有先兆型约占30%,在头痛前会出现可逆性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视觉异常、感觉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这些先兆症状通常持续5-60分钟。
4、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异常激活是关键环节,神经肽释放导致脑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中枢敏化机制使得疼痛阈值降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也参与发病过程。
偏头痛患者需注意记录头痛日记,识别并避免个人诱发因素。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或佐米曲普坦等特异性治疗药物。若每月发作超过4次,需考虑预防性治疗如普萘洛尔、阿米替林等。建议及时就诊神经内科完善检查,排除继发性头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