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属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一种类型。这类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导致下腹疼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症。
1、病因
附件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微生物,以及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途径包括经阴道上行蔓延、淋巴系统扩散或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宫腔手术操作、不洁性生活、经期卫生不良等均可增加感染风险。
2、症状
典型症状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活动或同房后加重,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反应。部分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有异味,月经期可能出现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病情严重时可形成输卵管积脓或盆腔脓肿,导致不孕或宫外孕。
3、诊断与治疗
诊断需结合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血常规(白细胞升高)、阴道分泌物培养及超声检查。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或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形成脓肿或药物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引流或切除病灶。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
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减少宫腔操作。出现持续下腹痛伴发热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规范治疗,防止疾病转为慢性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足疗程用药,定期复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