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感染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呼吸道、消化道、结膜等部位,常见于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其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
1、病原体特征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分为多个血清型,不同型别可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病毒在环境中存活能力强,可通过飞沫、接触污染物或粪口途径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
2、临床表现
轻症患者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结膜充血,部分伴有呕吐、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喘息,少数可进展为肺炎或脑炎,严重时导致呼吸衰竭。
3、诊断方法
除典型症状外,可通过咽拭子PCR检测、抗原快速检测或病毒分离培养确诊。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重症患者需进行胸部CT评估肺部病变程度。
4、治疗措施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高热者可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腹泻患者需口服补液盐。重症病例需住院进行氧疗,必要时使用免疫球蛋白。
5、预防手段
注重手卫生,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流行期间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托幼机构需加强物品消毒。易感人群可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但尚未大规模推广应用。
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或意识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儿科就诊。确诊患者应单独隔离,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感染者接触过的玩具、餐具等需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