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患者大部分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时发现。少数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胆绞痛等症状,若合并并发症则可能有黄疸、发热等表现,需及时就医处理。
1、无明显症状
约85%的胆囊息肉患者无自觉症状,尤其息肉直径小于1cm且生长缓慢时,通常不会刺激胆囊壁或影响胆汁排泄。这类息肉多为胆固醇性息肉,可通过超声检查偶然发现,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并定期复查。
2、右上腹隐痛
当息肉位于胆囊颈部或体积较大时,可能引起胆囊收缩异常,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闷胀、隐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此类情况需结合息肉大小决定是否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消化不良
胆囊功能受息肉影响时,胆汁分泌规律性降低,可能导致脂肪类食物消化障碍,出现嗳气、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胰酶肠溶胶囊等药物改善消化功能。
4、胆绞痛
若息肉脱落嵌顿在胆囊管,会引发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疼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注射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
5、并发症表现
息肉合并急性胆囊炎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若息肉恶变或压迫胆总管,可能引发黄疸、陶土样大便。超声检查显示息肉基底宽、血流丰富或直径>1cm时,建议限期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息肉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应每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息肉增长速度。日常需避免饮酒、减少动物内脏摄入,若出现持续性腹痛或皮肤黄染,需立即到肝胆外科就诊,禁忌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