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通常与牙菌斑堆积、局部刺激因素以及全身性因素等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可能引起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
1、牙菌斑和牙结石
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长期未清理会钙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表面粗糙,容易进一步积聚细菌,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刷牙时出血等症状。一般需通过洁治术清除牙结石,并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抑制菌斑。
2、局部刺激因素
不良修复体边缘或充填体悬突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局部微生态环境改变。牙齿排列不齐造成的咬合创伤也会加重牙周组织破坏。此类患者常伴有咀嚼疼痛、牙龈退缩等表现,需调整或更换修复体,必要时进行正畸治疗。
3、全身性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局部抗感染能力。吸烟者口腔黏膜血流量减少,尼古丁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均会加速牙槽骨吸收。此类患者病程进展较快,除基础治疗外还需控制血糖、戒烟,并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
若出现持续性口臭、牙龈溢脓或牙齿移位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口腔科进行牙周探诊和X线检查。日常需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有助于控制牙周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