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和结肠均属于大肠的不同节段,但在位置、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常见疾病方面存在区别。了解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1、位置与解剖结构
结肠位于腹部周围,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呈“门”字形包绕小肠,肠壁较厚且表面有结肠带、结肠袋等特征性结构。直肠位于盆腔内,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门,长度约12-15厘米,肠腔较结肠膨大,黏膜形成纵行皱襞,无结肠带结构。
2、生理功能
结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电解质,促进粪便成形,并通过节段性收缩推动内容物向远端移动。直肠主要作为粪便的临时储存场所,当粪便积累到一定量时,直肠壁的压力感受器将信号传递至大脑,触发排便反射。
3、常见疾病
结肠疾病以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息肉及肿瘤多见,可能伴随腹痛、腹泻或便血。直肠疾病常见于痔疮、直肠脱垂及直肠癌,症状多表现为排便疼痛、肛门坠胀或里急后重感。
日常若出现反复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或便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变部位,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