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衄是中医术语,主要指吐血和衄血两种症状的综合表现。衄血通常指鼻腔、牙龈等部位的出血,而吐血则指血液从口腔呕出。这两种情况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常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吐衄的具体表现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吐血时,血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可能混有食物残渣,常见于胃、食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衄血以鼻腔出血最为常见,可能由鼻黏膜干燥、外伤或血液系统疾病引起。中医认为吐衄多与胃热、肝火亢盛、脾虚不摄等因素相关,患者可能伴随面红目赤、口渴烦躁或面色苍白等体征。若出血量较大,可能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出现吐衄症状时应保持镇静,立即采取坐位并稍向前倾,防止血液误吸入气道。鼻腔出血可通过局部冷敷和压迫鼻翼止血,持续出血超过20分钟或出血量较大需紧急就医。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过度劳累,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止血药物,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