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药后腹泻原因及处理方法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药后腹泻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体质因素、药物配伍不当、药物质量问题以及用药剂量过大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就医处理。

1、药物成分刺激

部分中药含有大黄、芒硝等泻下成分,可能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蠕动加快。若患者本身存在胃肠敏感或炎症,更容易引发腹泻。此时需遵医嘱调整药物配伍或减少剂量。

2、体质因素

部分人群属于脾胃虚寒体质,服用性寒的中药如黄连、栀子后,可能加重脾胃虚弱症状,出现腹泻、腹痛等反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搭配温补类药物调和药性。

3、药物配伍不当

中药配伍需遵循“君臣佐使”原则,若未合理搭配药物,可能增强泻下作用。例如单独使用大剂量清热药而未配伍健脾药材,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需由中医师重新调整处方。

4、药物质量问题

药材炮制不当(如未充分炒制的决明子)、储存不当霉变或掺杂杂质等情况,可能引发胃肠刺激反应。建议暂停用药并更换正规医疗机构或药店采购的药材。

5、用药剂量过大

超剂量服用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如芦荟、番泻叶),会过度刺激肠道引发水样便。需立即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出现腹泻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保持清淡饮食,适量饮用淡盐水预防脱水。若伴有发热、黏液血便或持续腹泻超过48小时,需及时就诊进行便常规等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炎等其他病因。用药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配伍药材。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