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在医疗中主要用于消毒杀菌、清洁创面、辅助治疗感染、耳道清洁以及口腔护理等。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强氧化性相关,使用时需严格遵循规范以避免不良反应。
1、消毒杀菌
过氧化氢分解时释放的氧自由基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具有杀灭效果。该特性使其常用于皮肤表面消毒,尤其适合处理轻微擦伤或手术器械的初步消毒。
2、清洁创面
接触伤口时产生的泡沫可带出组织碎片和异物,这种机械清洁作用有助于预防创面感染。但需注意高浓度可能损伤新生肉芽组织,临床多采用3%稀释溶液进行创面冲洗。
3、辅助治疗感染
针对厌氧菌感染如气性坏疽,过氧化氢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在牙科治疗中常用于根管冲洗,可清除坏死组织并减少微生物负荷,常与氯己定等消毒剂联合使用。
4、耳道清洁
通过软化耵聍和氧化有机物质,可用于外耳道清洁。但鼓膜穿孔者禁用,使用时需保持头位倾斜防止液体滞留,建议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5、口腔护理
稀释后作为漱口水可暂时缓解口腔溃疡疼痛,抑制牙菌斑形成。牙科手术后含漱有助于减少创面感染风险,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口腔菌群平衡。
需特别注意浓度控制,医用级过氧化氢通常为3%溶液,高浓度制剂可能引起化学灼伤。深部组织感染、密闭腔道使用存在气体栓塞风险,眼部接触可能损伤角膜。使用前应评估创面情况,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常肿胀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