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可能与胚胎因素、母体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常见的反复自然流产原因包括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或子宫结构异常等。
1、胚胎因素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这类异常多为偶发性,与父母染色体结构无关,通常表现为胚胎停育或孕早期流产。对于反复流产者,建议夫妻双方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可通过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筛选正常胚胎。
2、母体因素
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单角子宫等解剖异常约占12%-15%,可通过宫腔镜或三维超声诊断。内分泌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推荐左甲状腺素钠片)、多囊卵巢综合征(常用二甲双胍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以及黄体功能不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免疫因素如抗磷脂综合征需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3、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苯、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可使流产风险增加2-3倍。吸烟者自然流产风险较非吸烟者高1.5倍,每日超过10支烟风险显著上升。酒精摄入量>150g/周与流产率呈正相关,建议孕前6个月完全戒除烟酒。
出现两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建议进行系统检查,包括性激素六项、抗磷脂抗体检测、宫腔镜检查和血栓弹力图等。建议流产后间隔3-6个月再孕,期间需规范治疗基础疾病,遵医嘱进行孕前调理和孕期监测,切忌自行服用保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