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贫血可能是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慢性疾病、造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诱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营养不良
长期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摄入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这类患者常伴随乏力、皮肤苍白等症状,可通过补充猪肝、菠菜、瘦肉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改善,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
2、慢性失血
消化道溃疡出血、痔疮反复出血或女性子宫肌瘤引起的经量过多,会导致持续性铁元素流失。患者可能出现黑便、经期延长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或通过手术切除子宫肌瘤。
3、慢性疾病
慢性肾病、肝病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干扰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或缩短红细胞寿命。此类贫血常伴随原发病症状,如泡沫尿、关节肿痛等,需控制原发病进展,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甲泼尼龙片等药物。
4、造血功能障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会直接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出血倾向等表现,需进行骨髓穿刺明确诊断,治疗可选用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免疫抑制剂,严重者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若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加重表现,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完善铁代谢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查等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服用补血药物延误潜在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