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取大便样本进行消化内科检查需要按照规范步骤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需要准备专用容器、注意采集时间、规范取样方法、避免污染并及时送检。
1、准备专用容器
需使用医院或机构提供的无菌便盒,避免使用家用瓶罐。容器应干燥、清洁,盖子密封良好,防止样本泄露或受潮。若进行细菌培养等特殊检查,需提前领取特定采集管。
2、选择采集时间
优先采集晨起第一次排便,此时粪便浓缩且成分稳定。若无法获取晨便,应在排便后1小时内完成取样。需注意某些检测项目要求禁食特定食物48小时,需提前咨询医生。
3、规范取样方法
用取样勺从粪便不同部位(尤其异常部分如脓血处)采集3-5克样本,约蚕豆大小。液态便需取3-5毫升,避免只取表层或单一位置。取样时不要接触便盆内壁或水中,防止杂质混入。
4、避免样本污染
女性应避开月经期,排便前先排空尿液。不可混入尿液、水或卫生纸,取样后立即盖紧容器。使用坐便器时,可先铺保鲜膜隔离。
5、及时送检处理
常规检查需在1小时内送达实验室,气温超过25℃时需在30分钟内送检。寄生虫检测需保持样本温暖,特殊病原体检测需冷藏保存。若无法及时送检,应按检验项目要求暂存于2-8℃冰箱。
完成取样后应在容器上清晰标注姓名、采样时间等信息。送检前核对检验项目要求,部分检测需连续采集3天样本。若取样过程中发现粪便异常(如带血、黏液),需立即告知检验人员并重点标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