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通常包括观察身体情况、就医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后续调理等。以下是具体的处理方法:
1、观察身体情况
流产后需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和持续时间,正常出血量应逐渐减少,一般不超过7天。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持续超过2周或伴有剧烈腹痛、发热等症状,可能存在宫腔残留或感染,需立即就医。
2、就医检查
建议24小时内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确认妊娠组织是否完全排出。血HCG检测可辅助判断流产是否完全,必要时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感染或贫血。
3、药物治疗
不完全流产者可遵医嘱使用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收缩,头孢克肟片预防感染,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腹痛。完全流产后若无异常,通常无需特殊用药,但需按医嘱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4、手术治疗
超声提示宫腔残留超过15mm或持续出血者,需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手术前后需配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需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情况。
5、后续调理
流产后1个月内避免盆浴、性生活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外阴清洁。饮食需增加蛋白质、铁元素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同时保证维生素C的补充促进铁吸收。建议休息2周以上,避免剧烈运动。
流产后应注意心理调节,约30%女性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心理咨询疏导。建议间隔3-6个月再备孕,期间需常规服用叶酸。若出现月经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未恢复)、持续HCG阳性或反复流产,应及时就诊生殖医学科排查病因。所有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活血药物或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