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并没有所谓的“最佳”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溃疡程度、感染情况及血管状态制定个体化方案,通常包括血糖控制、局部清创、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综合措施。
1、血糖控制
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通过饮食调整(如低糖、高纤维饮食)、规律运动(如步行、游泳)及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缓释片、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这是促进创面愈合的基础。
2、局部清创
对感染或坏死组织需由医生进行清创,清除腐肉和脓液后使用银离子敷料、碘伏等消毒,严重时需进行负压引流。每日换药时需观察创面渗出情况,避免自行撕扯结痂。
3、药物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口服或静脉给药。同时可联合西洛他唑片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
4、手术治疗
下肢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时,需介入放置支架或实施血管搭桥术恢复血供。出现大面积坏疽或骨髓炎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截趾或截肢防止感染扩散。
5、物理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氧浓度,促进肉芽生长,通常每日1次连续2周。此外,红光照射、超声清创仪等可辅助消炎和加速创面修复。
糖尿病足进展迅速,一旦发现足部破溃、变色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到内分泌科和血管外科就诊。治疗期间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切勿随意使用偏方涂抹伤口,以免加重感染导致截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