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多重生理功能。其形态通常为前后壁贴合的管状结构,表面覆盖复层鳞状上皮,功能主要包括参与月经排出、性生活和分娩,同时具备自洁防御能力。
1、解剖结构
阴道是长约7-10cm的肌性管道,上端连接子宫颈,下端开口于外阴。阴道壁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形成横向皱襞增加伸展性,肌层平滑肌纤维呈网状排列,使阴道在分娩时可扩张至10cm以上。阴道前壁与膀胱、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这种解剖关系在临床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
2、生理功能
阴道是月经血排出的通道,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后经宫颈管从阴道排出。在性反应周期中,阴道壁充血渗出形成润滑液,且上段扩张形成"帐篷效应"适应阴茎插入。分娩时,在激素作用下阴道弹性纤维重构,成为胎儿娩出的产道,其扩张能力可使胎头双顶径(约9.3cm)顺利通过。
3、防御机制
健康阴道pH维持在3.8-4.5的酸性环境,由乳酸杆菌代谢糖原产生乳酸形成。这些益生菌通过竞争性抑制、产生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机制,阻止病原微生物定植。宫颈黏液栓和阴道上皮定期脱落更新,构成物理屏障。当菌群失衡时,酸性环境破坏易引发细菌性阴道病等感染。
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正常菌群。穿着透气棉质内裤,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若出现异常分泌物、瘙痒或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妇科就诊。需要强调的是,阴道健康状态存在个体差异,任何形态或功能的异常改变都需专业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