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躯体症状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具体表现及干预方式需结合个体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诊疗。
1、情绪低落
患者常感到持续的悲伤、绝望或空虚感,可能伴有自责、无助等情绪,严重时会出现自杀倾向。这种情绪通常持续两周以上,且难以通过日常活动缓解。
2、兴趣减退
对曾经热衷的活动失去兴趣,社交意愿降低,甚至回避与人接触。部分患者会表现出情感麻木,无法体验愉悦感。
3、躯体症状
常见睡眠障碍如失眠或嗜睡,食欲异常导致体重明显变化,还可能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背痛、乏力等躯体化表现。
4、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药物需持续服用4-6周才能显现疗效。
5、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纠正负面思维模式改善症状,人际关系疗法(IPT)侧重调整社交关系,正念疗法帮助患者建立情绪觉察能力。
6、物理治疗
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适用于重度难治性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无创性治疗可调节脑区神经活动。
抑郁症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并注意自杀风险防范。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切忌擅自停药。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伤行为,应立即前往精神专科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