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全身症状以及并发症等。具体表现因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炎症反应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喉部时,常表现为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出现咽痛、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表面可能有白色脓性分泌物。若感染皮肤,可能引发丹毒或蜂窝织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升高,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或溃烂。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颈部淋巴结肿大。
2、全身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40℃,伴寒战、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儿童患者症状通常较成人更明显,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或腹痛。部分感染者会出现舌乳头充血肿胀,呈现“草莓舌”样改变,或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常见于猩红热患者。
3、并发症
若未及时治疗,感染可能扩散引起中耳炎、鼻窦炎或肺炎。少数情况下,链球菌感染后2-3周可能引发风湿热,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痛、心肌炎或皮下结节;或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分泌物。若出现持续高热、咽痛伴皮疹、关节肿痛或尿量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到感染科或儿科就诊,遵医嘱进行咽拭子培养、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等检查,并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