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检查中145阳性通常代表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俗称“小三阳”。这种情况可能与急性乙肝感染恢复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或病毒变异有关,具体需结合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综合判断。
1、急性乙肝感染恢复期
在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乙肝表面抗原尚未完全转阴,但e抗原已消失并出现e抗体的情况。此时病毒复制水平较低,传染性减弱,通常伴随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类患者需定期复查乙肝五项和肝功能,直至表面抗原转阴。
2、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145阳性原因,提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处于非活动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肝脏可能存在隐匿性炎症或纤维化。需每3-6个月检查HBV-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彩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
3、病毒前C区变异
约10%-15%的145阳性患者可能存在乙肝病毒前C区变异,导致e抗原无法表达。此类患者虽然e抗原阴性,但病毒仍在复制,可能伴随ALT反复升高和肝纤维化进展,需通过高灵敏度HBV-DNA检测明确病毒载量,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存在乙肝145阳性者应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建议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感染者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或肝区不适等症状,需及时到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