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变性是指椎间盘组织随着年龄增长或劳损发生的退行性改变,主要表现为水分流失、弹性下降及结构老化。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劳损、年龄增长、外伤等因素相关,常见症状包括腰部酸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1、定义
腰椎间盘变性是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退行性病变,其核心特征为蛋白多糖减少导致的含水量下降,以及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引发的弹性减弱。这种改变属于渐进性病理过程,通常早于椎间盘突出发生。
2、常见原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负重)会导致椎间盘压力失衡,加速退变。肥胖会增加腰椎负荷,而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高度下降则会间接影响间盘营养供应。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胶原蛋白代谢,增加变性风险。
3、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硬,活动后缓解。随着进展会出现持续性钝痛,久坐或负重后加剧。若伴随神经根受压,可能出现臀部或下肢放射性疼痛,严重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4、诊断方法
MRI检查能清晰显示椎间盘信号减弱、高度降低等退变征象。X线片可见椎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医生会结合直腿抬高试验等体格检查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5、治疗手段
急性期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包括热疗、牵引和核心肌群训练。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微创椎间孔镜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单侧负重,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BMI超标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游泳等运动减重。若出现下肢麻木或排便功能障碍,应立即就医排查马尾神经受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