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刮治是牙周病治疗中常用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清除牙龈下方牙根面的菌斑、牙石以及病变组织。其目的是消除炎症,促进牙周组织恢复健康。
1、定义与目的
牙龈刮治又称龈下刮治术,属于牙周基础治疗的关键步骤。牙周病患者因长期菌斑堆积,导致牙龈下方形成牙周袋,内部藏匿大量牙结石和细菌。通过专业器械深入龈下刮除这些刺激物,能够阻断炎症持续发展,防止牙槽骨吸收,为牙周组织修复创造条件。
2、操作过程
治疗前需进行牙周探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操作时采用超声器械或手工刮治器,在局部麻醉下逐颗清理牙根表面。器械尖端需深入龈沟或牙周袋底部,通过震动或手动刮擦去除牙石,最后进行根面平整和抛光,减少细菌再附着。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分次完成,每次处理1/4口腔区域。
3、注意事项
治疗后可能出现牙齿敏感、牙龈出血等症状,通常1-2周缓解。术后24小时内避免过冷过热饮食,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吸烟者需严格戒烟,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建议每3-6个月进行牙周维护,通过牙周探诊和影像复查监控病情。
牙周病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牙龈刮治,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若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牙周专科,接受系统治疗并建立长期维护计划,同时掌握正确的巴氏刷牙法维护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