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液透析时血液为何呈半透明状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液透析时血液呈半透明状可能与抗凝剂作用、血液稀释、血浆成分分离及透析器材料特性等因素有关。这种现象通常是正常治疗反应,但需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其他异常。

1、抗凝剂作用

透析过程中需使用肝素或枸橼酸盐等抗凝药物,这类物质会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使红细胞分散性增强。血液流动状态改变后,光线折射率发生变化,视觉上呈现半透明感。

2、血液稀释

透析时血液与透析液通过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渗透压差促使水分和溶质双向流动。部分患者因超滤脱水不足或液体清除速率较慢,可能出现短暂性血液稀释,导致红细胞浓度下降,血液透明度增加。

3、血浆成分分离

透析膜孔径允许小分子毒素(如肌酐、尿素)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在此过程中,血浆中的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物质可能发生选择性分离,减少血液浑浊度,使整体透光性提高。

4、透析器材料特性

现代透析器多采用聚砜、聚醚砜等高分子材料,其半透膜本身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特性。当血液流经中空纤维管时,在材料透光性和血液流动状态共同作用下,会呈现特殊的视觉观感。

透析过程中发现血液颜色或透明度异常变化时,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专业人员会根据血压、凝血功能等指标调整抗凝剂用量或透析参数,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日常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饮水量及饮食结构。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