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并发症处理、手术治疗以及预防措施,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1、药物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可有效杀灭成虫和虫卵。青蒿琥酯和蒿甲醚等药物也可用于辅助治疗,能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发育。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按量完成疗程,避免随意停药导致虫体耐药。
2、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期患者出现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腹泻脱水者需补充电解质溶液,营养不良患者可给予肠内营养粉剂或静脉输注氨基酸。严重贫血者可输注红细胞悬液改善携氧能力。
3、并发症处理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配合螺内酯、呋塞米等利尿剂。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口服普萘洛尔降低出血风险,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术。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4、手术治疗
巨脾伴脾功能亢进者可行脾切除术,术后需预防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顽固性腹水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肠系膜纤维化导致肠梗阻时需进行肠粘连松解术。
5、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必须涉水时应穿戴氯硝柳胺浸渍的防护服。疫区需加强灭螺工作,采用氯硝柳胺喷洒或生态养殖灭螺法。人畜粪便应经无害化处理后再用作肥料,防止虫卵污染水源。
确诊血吸虫病后应及时到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粪便虫卵和肝功能指标。疫区居民应每年进行血清学筛查,接触疫水后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治愈后仍需注意防护,避免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