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患者一般采取中凹卧位,同时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正确的体位有助于改善组织灌注,是休克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1、中凹卧位
将患者头部和胸部抬高10-20度,下肢抬高20-30度。这种体位能增加回心血量约500ml,通过重力作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需注意下肢抬高的幅度不宜超过30度,以免腹腔脏器压迫下腔静脉。
2、去枕平卧位
对于存在颅脑损伤或呼吸困难的休克患者,需采取去枕平卧位。该体位可避免颈部过度屈曲影响脑部供血,同时降低颅内压增高的风险,尤其适用于神经源性休克或伴有呕吐的患者。
3、体位动态调整
需根据休克类型及监测指标变化调整体位。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需要半卧位减轻肺淤血,感染性休克出现ARDS时应采用俯卧位改善氧合。体位调整后需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若收缩压下降超过10mmHg需立即恢复原体位。
休克属于危及生命的急症,在调整体位的同时必须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扩容治疗。所有体位干预都应在持续心电监护下进行,患者转运过程中需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剧烈搬动加重循环紊乱,并及时送往ICU进行高级生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