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是指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满28天的婴儿。这一阶段的婴儿在医学上具有特定的时间界定和生理特征,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医学关注。
1、时间范围
新生儿期严格定义为出生后0至28天。根据临床需求,这一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新生儿期(出生后7天内)和晚期新生儿期(出生后7-28天)。早产儿、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均在此时间范畴内,但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在监护重点上存在差异。
2、生理特点
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独特的生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出现低体温或发热;呼吸频率较快且不规则,平均40-60次/分;消化系统酶活性不足,易发生溢奶或腹胀。此外,新生儿还存在生理性黄疸、体重下降等特殊生理现象。
3、医疗护理重点
此阶段需重点监测生命体征、喂养情况及神经反射发育。规范的护理包括维持中性温度环境,实施按需喂养,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和疫苗接种。对于高危新生儿,还需进行听力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专项检查。
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量和大小便情况。出生后需按时完成新生儿访视,若出现拒食、呼吸急促、体温异常或皮肤黄染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到新生儿科就诊。通过规范的围产期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