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总称,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病等类型。不同心脏病类型病因和症状存在差异,需及时明确诊断并治疗。
1、冠状动脉疾病
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肌缺血或坏死。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严重时可出现心肌梗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改善血液循环,必要时需进行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2、心律失常
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引发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可能与心肌损伤、电解质紊乱或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甚至晕厥,治疗药物包括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部分情况需植入起搏器或射频消融治疗。
3、心肌病
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常见类型包括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病因涉及遗传、高血压或病毒感染,症状表现为乏力、水肿及呼吸困难。治疗药物有呋塞米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终末期患者需考虑心脏移植。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若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或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遵医嘱规范治疗以降低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