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三大指标通常包括B型利钠肽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室射血分数以及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状态及病情严重程度,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B型利钠肽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
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心肌细胞在心室压力升高时分泌的生物标志物。心衰患者因心脏负荷增加,血液中BNP或NT-proBNP水平会显著升高。检测这两种物质有助于诊断心衰,其数值越高通常提示心功能受损越严重,还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2、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反映左心室每次收缩时泵出的血液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值通常为50%-70%,若LVEF低于40%提示收缩功能减退,常见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部分患者LVEF正常但存在舒张功能障碍,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该指标对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3、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
此分级根据患者日常活动受限程度将心功能分为Ⅰ-Ⅳ级。Ⅰ级为日常活动无不适,Ⅳ级表现为静息状态下仍有明显呼吸困难或乏力。分级越高,表明心衰对生活质量影响越严重,同时也与住院风险及死亡率呈正相关。医生常依据该分级调整药物剂量或决定是否需器械治疗。
若出现水肿、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指标变化,同时注意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及避免过度劳累,以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