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所致,也可能与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性肿瘤等病理性原因有关。若检测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凝血系统处于活跃状态,可能出现D-二聚体水平轻度升高。剧烈运动后因肌肉组织微小损伤激活纤溶系统,也可能导致一过性升高。这类情况通常无其他异常症状,在充分休息或分娩后数值可逐渐恢复正常。
2、静脉血栓
当发生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时,血栓形成会激活体内纤溶系统,导致D-二聚体显著升高。患者常伴有患肢肿胀疼痛、胸痛咳血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必要时进行介入取栓。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严重感染、创伤或产科急症可能引发DIC,此时全身微血管内广泛形成血栓,D-二聚体可急剧升高至正常值数十倍。患者会出现多部位出血、休克等危急症状,需立即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同时处理原发疾病。
4、恶性肿瘤
肺癌、胰腺癌等实体肿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导致D-二聚体持续升高。这类患者多伴有消瘦、局部包块等症状,确诊后需根据肿瘤类型进行手术切除、紫杉醇注射液化疗或靶向治疗。
当发现D-二聚体升高时,建议完善下肢静脉超声、CT肺动脉造影、肿瘤标志物筛查等相关检查。需注意该指标特异性较低,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切忌自行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