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确实可能导致猝死,尤其是急性发作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否发生猝死与梗死面积、并发症及救治时机等因素密切相关。
1、急性心肌梗死
当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闭塞时,心肌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坏死,可能引发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可在发病后1小时内导致心搏骤停,约占急性心梗死亡病例的50%。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若未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死亡率极高。
2、大面积心肌梗死
当坏死心肌超过左心室40%时,易发生心源性休克。此时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收缩压低于90mmHg,伴有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灌注不足表现,院内死亡率可达60-80%。这类患者即便存活,后期发生心脏破裂或室壁瘤的风险也显著增高。
3、陈旧性心肌梗死
既往心梗患者若未规范治疗,坏死心肌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可能形成室壁瘤或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这类患者每年猝死发生率约为3-5%,尤其在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5%时风险显著升高。动态心电图监测常能发现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速等预警信号。
建议心梗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家属应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和心脏彩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已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患者需按时复查设备工作状态,这类装置可将猝死风险降低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