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肾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五脏,分别主导不同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与神志,肝主疏泄与藏血,脾主运化与统血,肺主气与宣发肃降,肾主藏精与水液代谢。
1、心主血脉
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若心气不足,可能出现心悸、面色苍白等血行不畅的表现。
2、心主神志
心为“君主之官”,主宰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神失养时易出现失眠、健忘等症状,常通过安神养心的中药进行调理。
3、肝主疏泄
调节全身气机通畅,影响脾胃消化、情志调达及胆汁分泌。肝气郁结时可见胁痛、抑郁,需用柴胡等疏肝理气药物。
4、肝主藏血
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在运动时向外周供血,静卧时血液回流肝脏。肝血不足会导致目涩、月经量少等问题。
5、脾主运化
将饮食转化为精微物质并输布全身,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者常见腹胀、便溏,需用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物调理。
6、脾主统血
通过脾气的固摄作用维持血液在脉内运行。脾不统血可致皮下瘀斑、月经过多,常用归脾汤等方剂治疗。
7、肺主气
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体内外气体交换,形成宗气贯注心脉。肺气虚者常见气短声低,可选用黄芪、人参等补益肺气。
8、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卫气至体表,肃降津液至肾与膀胱。肺失宣降易致咳嗽痰多,常用杏仁、桔梗等宣肺化痰药物。
9、肾主藏精
贮藏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肾精亏虚可见腰膝酸软、发育迟缓,需用熟地黄等补肾填精。
10、肾主水液代谢
通过气化作用调节水液输布排泄。肾阳虚衰会导致水肿、尿少,常用济生肾气丸温阳利水。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劳伤及五脏。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红枣养心、枸杞补肝、山药健脾、百合润肺、黑豆滋肾。若出现明显脏腑功能失调症状,建议及时就诊中医科进行辨证施治,切忌自行滥用补益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