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小儿脱水补液原则是什么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脱水补液原则主要包括补液量计算、液体种类选择以及补液速度控制三个方面,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方案。脱水程度不同,补液方式和剂量也存在差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补液量计算

补液量需根据脱水程度和体重综合评估。轻度脱水一般按50ml/kg补充,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则需100~120ml/kg。计算时需扣除已丢失液体量,并结合患儿当前尿量、精神状态等动态调整。

2、液体种类选择

等渗性脱水多选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低渗性脱水需适当补充含钠液体如林格氏液,高渗性脱水则选择1/3~1/5张含钠液。严重酸中毒时可酌情使用碳酸氢钠,但需监测血气分析。

3、补液速度控制

前8小时通常补充累计损失量的1/2,剩余量在后续16小时补充。重度脱水伴休克时需快速扩容,按20ml/kg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纠正脱水后需维持补液,按每日生理需要量60~80ml/kg匀速补充。

小儿脱水可能由腹泻、呕吐或发热等多种原因引起,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尿量和精神状态。若出现眼窝凹陷、哭时无泪或嗜睡等表现,需立即就医。补液治疗期间应遵医嘱监测电解质,避免自行调整补液成分或速度,防止发生脑水肿等并发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