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烟雾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脱离烟雾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药物治疗以及重症监护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措施。若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1、脱离烟雾环境
吸入烟雾后需立即远离烟雾区域,转移至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避免继续接触有害气体。同时应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确保呼吸不受限制,有助于减少烟雾对呼吸道的进一步损伤。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口鼻存在烟尘或分泌物,需及时清理,防止堵塞气道。对于神志清醒者,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昏迷者需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若出现喉头水肿导致窒息,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3、氧疗
轻度吸入烟雾者可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5-6L/min。若存在一氧化碳中毒,需采用高压氧舱治疗,促进碳氧血红蛋白解离,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4、药物治疗
对于支气管痉挛者,可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若合并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
5、重症监护
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情况时,需转入ICU进行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生命支持治疗,同时监测血气、电解质及脏器功能指标。
吸入烟雾后应密切观察24-48小时,警惕迟发性肺损伤。恢复期需避免吸烟及接触污染空气,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所有治疗均需在急诊科或呼吸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滥用止咳或镇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