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五迟是何种病症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五迟是中医学中的儿科病症,指小儿发育迟缓的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个方面,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有关。该病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主要表现为体格、运动、语言等发育落后于同龄人。

1、立迟

立迟指婴幼儿站立困难或不能独自站立,通常超过正常年龄段仍无法完成。中医认为与肝肾不足有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可导致筋骨失养,影响站立功能。这类患儿常伴有肌肉松软、下肢无力等症状,需通过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中药调理。

2、行迟

行迟表现为行走时间明显晚于正常儿童,或行走时步态不稳。多因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无源,筋骨肌肉发育迟缓。此类患儿可能伴随骨骼瘦弱、易疲劳,治疗需健脾益气、补肾填髓,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

3、齿迟

齿迟指乳牙萌出时间延迟,牙齿生长稀疏不齐。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气不足会导致齿迟。这类儿童可能伴有囟门闭合延迟、夜间哭闹等症状,可通过滋补肾气的中药如六味地黄丸等改善,同时需注意钙质补充。

4、发迟

发迟表现为头发稀疏、枯黄或生长缓慢,多与气血不足或肾精亏虚相关。发为血之余,气血不充则毛发失养;肾藏精,其华在发,肾精不足亦会影响头发生长。调理需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常用八珍汤等方剂,并加强营养摄入。

5、语迟

语迟指语言发育迟缓,表现为词汇量少、表达不清或说话时间晚。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脑为髓海,心气不足或肾精不充可致脑髓失养,影响语言功能。此类患儿需养心安神、益智开窍,可配合针灸治疗,同时加强语言训练。

若发现儿童存在上述发育迟缓表现,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中医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日常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适当进行肢体活动和语言交流训练,以促进发育。避免自行使用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