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腕部骨折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腕部骨折后的康复锻炼需根据恢复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法,常见方式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屈伸训练、力量锻炼、关节松动术以及物理治疗等。康复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影响愈合。

1、被动关节活动

骨折初期固定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由他人辅助进行腕关节的轻柔被动活动,如缓慢屈曲和背伸。此阶段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主要目的是预防关节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注意避开骨折部位,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主动屈伸训练

拆除外固定后,可进行自主腕关节屈曲和背伸运动。建议每天3-4组,每组10-15次,动作需缓慢到位,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逐渐增加角度。训练时可配合热敷缓解肌肉紧张,若出现持续疼痛需暂停训练。

3、力量锻炼

恢复中期可进行握力训练,使用软式握力器或橡皮球,每日进行20-30次抓握练习。后期可增加腕部抗阻训练,如手持0.5-1kg哑铃进行腕关节旋转和侧偏运动,注意选择合适重量,避免负荷过重。

4、关节松动术

由康复治疗师实施的手法治疗,通过特定方向的关节滑动改善关节囊粘连。通常每周2-3次,治疗师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手法力度,患者不可自行模仿操作。

5、物理治疗

配合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可软化瘢痕组织,低频电刺激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建议每周进行3-5次,治疗前后需评估皮肤状况,避免在金属内固定物表面直接使用某些理疗设备。

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进度,锻炼后出现肿胀可抬高患肢配合冰敷。建议佩戴护腕3-6个月保护关节,从日常轻度活动(如拧毛巾)开始逐步恢复功能,切忌过早进行负重训练或剧烈运动。所有康复计划应在骨科医生和康复师共同指导下进行,确保锻炼安全有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