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期的处理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局部冷敷、卧床休息、调整饮食以及适当饮水等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进行综合治疗。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方式:
1、药物治疗
急性期痛风发作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镇痛药物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秋水仙碱片、布洛芬缓释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期的特效药,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引起腹泻等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多数患者,但对胃肠道有刺激者慎用;糖皮质激素多用于不能耐受前两类药物的患者,短期使用后需逐渐减量。
2、局部冷敷
发作24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肿胀关节,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红肿热痛,但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禁止热敷或按摩关节,否则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3、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减少患肢活动,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建议使用支具或夹板固定受累关节,避免关节负重。如累及足部可穿宽松拖鞋,膝关节受累时可使用拐杖辅助行走,直至疼痛缓解72小时后再逐步恢复活动。
4、调整饮食
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以内,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低嘌呤来源。需完全戒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因其会抑制尿酸排泄。可适量增加樱桃、柠檬等碱性食物的摄入。
5、适当饮水
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3000ml,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或苏打水。充足水分有助于稀释尿酸浓度,促进尿酸经肾脏排泄,但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入量,避免加重脏器负担。
痛风发作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尿酸水平,症状缓解后仍需规范降尿酸治疗。注意所有药物均需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使用,自行服用利尿剂或阿司匹林可能加重病情。急性期过后建议每3个月复查尿酸,长期将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下可有效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