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与室扑是两种不同的恶性心律失常,主要区别在于心电图特征、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两者均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
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形态、振幅及时距均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可达200-500次/分。其发生机制与心室肌多灶性折返或自律性异常增高有关,导致心肌细胞完全失去协调收缩能力。患者会立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等循环衰竭表现,若不及时除颤,死亡率极高。
室扑的心电图呈现连续规整的正弦波波形,频率通常为200-300次/分,QRS波与T波难以区分。其发生机制多为单一大折返环形成,心室肌尚存在部分同步收缩,但泵血功能严重受损。相较于室颤,室扑可能维持更短时间的循环灌注,但很快会恶化为室颤或心脏停搏。临床处理原则与室颤相同,需立即进行200J双相波电复律。
两种心律失常均需在识别后立即启动高级生命支持。建议所有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心电图识别技术,对于疑似病例应在持续胸外按压的同时准备除颤。普通民众遇到突发意识丧失患者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早期除颤可显著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