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生物钟紊乱会导致什么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生物钟紊乱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情绪异常、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以及增加慢性病风险等问题,需及时调整作息并就医。长期生物钟紊乱可能引发多系统功能失调,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以维持健康状态。

1、睡眠障碍

生物钟紊乱会直接影响褪黑素分泌节律,导致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质量下降。典型表现为夜间清醒、白天困倦,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多梦、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长期可能发展为慢性失眠症。

2、情绪异常

昼夜节律失调会干扰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分泌,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临床数据显示,长期熬夜人群出现情绪问题的概率是正常作息者的2-3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

3、消化功能紊乱

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酶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生物钟紊乱可能引起胃酸分泌异常,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胃部灼热感及排便规律改变。

4、免疫力下降

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受生物钟基因调控。昼夜节律紊乱会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分泌水平,使人体更易受病毒细菌侵袭。研究发现,轮班工作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常人高40%。

5、慢性病风险增加

长期生物钟失调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表现为血糖波动、血脂异常及血压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夜班工作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0%,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日间工作者高23%。

建议每日保持固定作息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若出现持续失眠、情绪低落或反复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到睡眠医学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必要时可通过光照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等专业干预手段调整昼夜节律,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