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通常分为近端小管、髓袢以及远端小管三部分。这些结构在尿液生成过程中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
1、近端小管
近端小管是肾小管起始部分,连接肾小囊,可分为曲部和直部。其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形成刷状缘,可增大重吸收面积。近端小管主要负责重吸收原尿中约70%的水分、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部分钠离子,同时分泌氢离子和有机酸等代谢废物。
2、髓袢
髓袢呈U形结构,由降支和升支组成。降支细段对水通透性较高,升支粗段能主动转运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髓质高渗梯度。这种结构特征使髓袢在尿液浓缩机制中起关键作用,通过逆流倍增原理帮助调节尿液渗透压。
3、远端小管
远端小管连接髓袢升支与集合管,分为直部和曲部。该段上皮细胞线粒体丰富,具有主动转运功能,可调节钠、钾、钙离子的重吸收和排泄。远端小管还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调控,通过离子交换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血容量稳定。
肾小管各段结构的完整性对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至关重要。若出现多尿、夜尿增多或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避免延误肾脏疾病的诊治。日常需注意保持充足饮水量,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减少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