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炎可能与哺乳期刺激、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以及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明确原因并处理。若长期出现红肿、疼痛或渗液等症状,需警惕感染加重,应尽快就医。
1、哺乳期刺激
哺乳期女性由于婴儿频繁吸吮乳头,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破损或微小裂口,易引发炎症反应。哺乳时需注意保持乳头清洁干燥,哺乳后可使用羊毛脂软膏等滋润产品促进修复。
2、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通过破损皮肤入侵,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黄色脓性分泌物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氨苄胶囊、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治疗。
3、真菌感染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滥用抗生素可能诱发念珠菌感染,表现为乳头脱屑、瘙痒及乳晕周围红斑。确诊后需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克霉唑软膏等抗真菌药物,哺乳期女性用药前应咨询医生。
4、过敏反应
接触洗涤剂、化妆品或化纤材质内衣等致敏物质,可能导致过敏性乳头炎。常伴有皮肤丘疹、渗出和剧烈瘙痒,需立即停用可疑致敏物,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或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日常应注意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过度摩擦刺激。哺乳期女性每次喂奶前后需用温水清洁乳头,掌握正确衔乳姿势。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渗液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乳腺外科就诊,进行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