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人体穴位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人体穴位是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中医诊疗和保健的重要基础。穴位通常具有联络脏腑、调节气血、反映病证以及防治疾病等作用,其分布和功能与经络系统密切相关。

1、经络气血输注部位

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关键节点,主要分布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其分支上。每个穴位通过经络与特定脏腑器官相关联,例如足三里穴归属胃经,可调节脾胃功能。现代解剖学发现,穴位多位于神经、血管密集处。

2、生理功能调节作用

穴位通过刺激可双向调节人体机能。针刺合谷穴既能缓解头痛,又可改善胃肠痉挛;艾灸关元穴可温补阳气,调节免疫系统。研究表明,穴位刺激能影响自主神经活性,调节内分泌及血液循环。

3、疾病诊断与治疗

穴位具有反映病理状态的特点,如肝病在期门穴可能出现压痛。临床常用针灸、推拿或贴敷等方式刺激穴位治疗疾病,如风池穴治疗颈椎病,内关穴缓解心悸。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了361个经穴的治疗价值。

4、体表分布规律性

穴位沿经络呈线性分布,多在肌肉间隙、骨缘凹陷处聚集。任督二脉穴位分布于躯干中线,四肢穴位多位于关节附近。特定穴位组合形成治疗体系,如五输穴、原穴、背俞穴等具有特殊诊疗意义。

5、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穴位刺激可激活特定脑区,调节疼痛相关神经递质。红外热成像显示穴位区温度变化与疾病状态相关,功能磁共振证实针刺穴位可改变大脑功能区激活模式。

日常保健时,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通过按压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增强体质。但疾病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选穴,避免自行盲目操作。孕妇、出血倾向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进行穴位刺激。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