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有何区别

王雯 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人体并不存在“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科学分类,两者均为伪科学概念。人体的血液、体液酸碱度受自身调节系统严格控制,正常血液pH值稳定在7.35-7.45的弱碱性范围,无法通过饮食或保健品改变。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两者的伪科学本质:

1、伪科学理论

所谓“酸性体质易患癌”“碱性食物改善体质”等说法缺乏医学依据。人体各部位的酸碱度存在差异,例如胃液呈强酸性(pH1.5-3.5)以帮助消化,而胰液呈碱性(pH7.5-8.8)中和胃酸。这些酸碱环境是生理功能所需,并非体质分类依据。

2、人体调节机制

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尿液pH值,呼吸系统通过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健康人群即使摄入大量酸性或碱性食物,机体也能通过缓冲系统(如碳酸氢盐系统)在数小时内恢复平衡,不会导致体质改变。

3、健康误区

部分商家鼓吹“碱性水”“碱性保健品”可调节体质,实则属于误导性宣传。长期过量摄入碱性物质反而可能引发代谢性碱中毒,出现手足抽搐、恶心等症状。癌症等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相关,与体液酸碱度无直接因果关系。

日常饮食建议均衡摄入各类食物,无需刻意追求食物的酸碱性。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对人体有益,但并非因其“碱性”特性。若出现疲劳、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而非归咎于“酸性体质”。医疗决策应基于正规医学检查结果,避免轻信非科学理论。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