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飞秒手术主要通过改变角膜形态来改善屈光不正问题,从而提升视力。其核心作用包括精准激光切削、微创切口设计和维持角膜生物力学稳定等,适用于矫正近视、散光等视力问题。
1、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
全飞秒激光直接在角膜基质层内进行扫描,根据术前检查数据精确切削出特定形态的透镜。这种非接触式操作能减少对角膜上皮层和神经的损伤,切削后的角膜曲率改变可调整光线折射角度,使焦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
2、小切口取出切削组织
手术仅在角膜边缘制作2-4毫米的微型切口,通过该切口取出激光切削形成的角膜基质透镜。相比传统LASIK手术的角膜瓣切开方式,这种微创技术能保留更多角膜神经纤维,术后干眼症发生率降低约60%,且角膜结构完整性更好。
3、维持角膜生物力学稳定
通过保留角膜前弹力层和表层结构,术后角膜抗冲击能力较传统手术提升40%以上。这种三维立体切削方式使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均匀,有效避免术后角膜扩张风险,特别适合运动爱好者和角膜较薄的患者。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建议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定期复查角膜愈合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该手术对高度散光(超过500度)及角膜过薄(低于480微米)者可能存在限制,需通过详细的术前角膜地形图、像差分析等二十余项检查评估手术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