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是连接膀胱与体外的重要排尿通道,其解剖结构主要包括起始部、走行位置、组织结构及周围支持结构等。以下从解剖学角度分点阐述其具体特点:
1、起始与走行
女性尿道起于膀胱颈部的尿道内口,向下穿过尿生殖膈,终止于阴道前庭的尿道外口。全长约3-5厘米,直径约6-8毫米,较男性尿道短且直,这一特点使女性更易发生尿路逆行感染。
2、组织结构
尿道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构成。黏膜层为移行上皮,近膀胱处逐渐变为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下层富含血管和弹性纤维;肌层包括内纵行平滑肌和外环行平滑肌,后者在尿道中段增厚形成尿道括约肌,参与控尿功能。
3、尿道外口
位于阴道口前方约1-2厘米处,开口于阴道前庭,周围被阴唇包裹。外口呈纵行裂隙状,黏膜皱襞可防止尿液反流,但局部湿润环境也增加了细菌定植风险。
4、周围支持结构
尿道后方紧贴阴道前壁,两者间由致密结缔组织分隔;前方为耻骨联合,两侧有盆底肌肉(如肛提肌)及韧带(如耻骨尿道韧带)固定,这些结构共同维持尿道位置及控尿能力。分娩或盆底松弛可能削弱支撑力,导致压力性尿失禁。
5、功能特点
除排尿外,尿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形成保护屏障,尿道旁腺(斯基恩氏腺)分泌物具有抑菌作用。尿道壁富含感觉神经末梢,对尿意和性刺激敏感。
日常建议女性注意外阴清洁,避免憋尿,性生活后排尿以减少细菌侵入风险。若出现尿频、尿痛或排尿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除尿道炎、尿道综合征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