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观察、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康复训练以及定期复查等,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以下是具体治疗措施:
1、休息观察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及过度用脑,通常建议48-72小时内限制使用电子产品、阅读等认知活动。家属需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意识改变、持续呕吐或剧烈头痛等警示症状,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
2、药物治疗
针对头痛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头晕症状可选用倍他司汀片改善前庭功能。若伴有睡眠障碍,短期应用唑吡坦片等助眠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产生依赖性。
3、心理干预
约30%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或情绪波动,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疏导。医护人员需向患者解释病情转归,消除“脑损伤后永久残疾”等错误认知,必要时联合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
4、康复训练
症状缓解后逐步开展认知康复,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练习等,每日训练时间从15分钟逐渐延长至1小时。物理治疗师指导下的平衡训练可改善前庭功能障碍,通常以静态站立、重心转移等基础动作为主。
5、随访监测
治疗后1周、1个月需神经科复诊,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估。学生患者需开具医学证明,根据恢复情况延迟返校时间,避免过早参加体育课程导致二次损伤。
恢复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限制咖啡因摄入。若3个月后仍有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需进一步进行弥散张量成像等检查排除慢性创伤性脑病。所有治疗均应在神经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调整药物或过早恢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