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而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至肾功能衰竭。该病的治疗通常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并发症防治以及替代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
1、一般治疗
患者需限制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控制在0.8g/kg以下,同时减少钠盐摄入。建议保持每日尿蛋白定量监测,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水肿明显者,需记录24小时尿量及体重变化。
2、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可降低肾小球内压。联合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有助于缓解水肿症状。对于合并高脂血症者,需使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物。
3、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且存在进展风险者,首选利妥昔单抗静脉输注。替代方案包括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或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
4、并发症防治
约30%患者可能发生静脉血栓,需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估风险。对于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者,可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已发生血栓者需进行抗凝治疗,疗程通常为6个月。
5、替代治疗
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ml/min/1.73m²以下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病情稳定6个月后可考虑肾移植手术,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该病需要长期规范化管理,建议每3个月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肾功能指标。治疗期间若出现突发性少尿、肉眼血尿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诊。药物调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