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检测在临床医学中主要用于疾病诊断、肿瘤分型、指导治疗方案制定、预后评估以及病因分析等方面。该技术通过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疾病诊断
免疫组化检测通过标记特定抗原帮助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例如,细胞角蛋白可用于区分癌与肉瘤,甲状腺转录因子-1有助于确认甲状腺癌来源,CD20标记则用于诊断B细胞淋巴瘤。
2、肿瘤分型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进行病理分型,如雌激素受体检测用于乳腺癌分型,CD3/CD20组合检测用于淋巴瘤分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用于前列腺癌诊断,这直接影响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
3、指导治疗
特定生物标志物检测可指导靶向药物选择。HER2蛋白过表达提示可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PD-L1检测可预测免疫治疗效果,EGFR基因突变检测决定是否适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4、预后评估
某些标志物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相关。Ki-67指数反映肿瘤增殖活性,P53突变提示预后不良,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可评估结直肠癌预后情况,这些指标有助于制定随访计划。
5、病因分析
检测病原体相关抗原或特定基因产物可追溯病因。如HPVE6/E7蛋白检测辅助宫颈癌病因诊断,EB病毒编码RNA检测与鼻咽癌关联分析,ALK融合蛋白检测指导肺癌分子分型。
该检测需由专业病理医师操作和解读,临床应用中应结合影像学、分子检测等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完善相关检测,检测结果需由多学科团队综合分析后指导临床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