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常通过阻断抑制性信号通路、解除T细胞抑制、增强T细胞活性、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改善免疫微环境等机制激活免疫反应。这类药物通过干预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帮助机体恢复对异常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1、阻断抑制性信号通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靶向PD-1/PD-L1和CTLA-4等关键信号通路。这些通路在正常情况下可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但肿瘤细胞常通过高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监视。药物通过阻断此类通路,消除肿瘤细胞的“伪装”作用。
2、解除T细胞抑制
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与肿瘤细胞PD-L1结合后,会触发抑制性信号。抑制剂通过占据PD-1或PD-L1的结合位点,阻止两者相互作用,从而解除T细胞的功能抑制状态。
3、增强T细胞活性
抑制剂的介入使原本被抑制的T细胞恢复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活化的T细胞可大量分泌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4、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
药物作用后,记忆T细胞的生成得到加强,形成长期免疫记忆。这种效应可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并可能对转移病灶产生持续抑制作用。
5、改善免疫微环境
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促使“冷肿瘤”向“热肿瘤”转化,提高免疫细胞浸润程度。
此类药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常与放疗、化疗联用以增强疗效,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化特征制定。